土壤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之一,*为重要的环境组成部分,土壤污染所带来的危害已经日益可见。随着工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也越来越突出。
土壤重金属污染指的是土壤中的各种重金属元素超标,超过土壤能够承受的极限值,重金属超标对于土壤的自循环能力有很大影响。据统计,当前我国被污染的土壤面积达到 5000 万亩,土壤中出现的重金属元素主要有汞、镉、铅、铬、锌、铜等元素。近年来,土壤中的重金属元素含量还呈现逐渐上升的趋势。
造成土壤重金属污染的主要原因是随着携带大量重金属的工业、生活污水排放河道、各种生活垃圾的随意倾倒都是造成重金属污染的罪魁祸首。
土壤重金属污染已经严重影响到人们的生活,不仅对地上的植物和地下的微生物产生毒害,从而影响到农作物产量和质量品质的下降,因此土壤重金属的污染问题已经引起了全世界的广泛重视。
根据统计,我国至少超过10%的耕地已经收到重金属的污染,每年粮食产量就减少1000万吨,专家指出,我国土壤重金属污染目前表现为由工业向农业转移、由城市向农村转移、由上游向下游转移、由地表向地下转移、由水土污染向食品链转移,日积月累的污染正在演变成土壤污染事故的频频发生。
如何修复土壤,成为我国研究的重要方向, 2011年,第一个国家级土壤修复示范项目—大环江河流域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工程项目实施。项目利用自然界的重金属超积累植物,吸收污染土壤中的重金属元素。2013年,四川绵阳某处镉污染土壤修复过程中采用了离子矿化稳定剂,结果显示,经过该技术修复后重金属浸出浓度大大降低。2014年6月国土资源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电动力学与PRB技术联合修复有机氯和Cd和Cr(Ⅵ)污染土壤》项目在湖南启动。 项目首次利用电动力学—渗透反应格栅技术和电动力学—固化技术相结合的方式,对复合重金属污染土壤 进行研究,为土壤修复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撑。* 近成都某公司创新研发了土壤重金属修复生物原位钝 化技术和产品,应用效果显著。专家研究表明,植物具有响应重金属Cd胁迫信号转导的分子调控机制,由此为我们土壤重金属污染植物修复基因工程提供了新的技术途径和基因资源。 我国受重金属污染的土壤面积越来越大,在这种背景下,修复工作要在摸清不同土壤重金属污染原因、重金属种类、范围、程度及迁移转化规律的基础上,把物理修复、化学修复、植物修复等多种修复手段进行结合,采用*有效的生物修复综合技术,同时 充分运用分子生物学、基因工程等**技术手段来提高生物修复的实用性,并不断开发新技术,筛选、寻找更多的超累积植物,充分发挥土壤、动学、植物、 微生物等学科的特点进行组合修复研究将是今后的趋 势。